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写作,总是找不到写作的灵感,其实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,生活是写作的本源。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编辑的生活是写作的基础,希望能够让同学们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,提高我们的作文成绩。
生活是写作的本源
——拓宽生活与提高写作水平之初探
【内容提要】在新形势下,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,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,让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,认识社会。生活是创作的本源,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。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,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以下三个板块的尝试:〈1〉拓宽生活内容,跳出课堂小圈子,放大生活外延;〈2〉加强阅读积累,跳出教材小书,放大阅读范围;〈3〉激励写作兴趣,跳出应试阴影,放大写作范围。
【关键词】 拓宽生活 选择素材 成功写作
一、背景
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,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基础,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。孩子们识字、学句、分析段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。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?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?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。就目前情况来看,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性,缺少个性化。套用法是最常见的,闭门造房子,在同一个工程师的辅导下,面对着相同的写作材料,只能作虚假的作文。久而久之,小学生对写作就缺乏主动性。试想,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,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,何时去体验生活,寻找玩的快乐?枯燥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,只能写一些早已过时的作文,抄搬别人的佳作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,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,这个问题的存在,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外,学校的应试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基于这样的背景,我从去年开始提出:“作文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。”并认真地从事此项研究与探索,成功写作来源于生活,参加实践活动,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,又为成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。
二、定义
生活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及活动的环节。对一个学生来说,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,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。主要是指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家庭的特定生活。小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里度过的,那是个群体生存的环境。
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,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,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竞争,而放学回家,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。以孩子为中心,在家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。从学校里的奴隶一下子转变为皇帝,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,什么事也做不好,家庭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,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?
拓宽生活,在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,以先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素质为宗旨,以学校生活为依托,并拓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,探索和研究生活创新教育实施的思路、目标、途径和系统操作方式,从而优化学生的生活过程,塑造其创造性生活品格,提高其生活质量,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协调,个性化发展教育。
三、依据
(一)理论依据
实践出真知,实践就是从生活中来,又到生活中去,生活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,毛泽东思想,特别是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想。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“三个面向”的指导方针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外,还有许多教育科学理论的依据。
<1>开放教育的理论:
开放教育是以培养学生“五自实践”活动为载体,体验生活和参与活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。它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想结合,旨在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让小学生更贴近生活,多接触大自然,把学、做、写紧密地结合起来,让学生既在玩中获取知识,获得本领,又在玩中获取写作素材,产生写作灵感,丰富的生活是成功写作的必要条件。
<2>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。
陶行知根据旧中国教育的情况,借鉴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,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的生活教育的理论。提出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教、学、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。陶行知提出“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”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,紧密结合生活和时间的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性。教学做是一件事,而不是三件事,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,尤其强调一个“做”字,认为“做”是教学的中心,也是实践第一的观点。
(二) 实践依据:
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,作文教学要倡导放飞想象,走“面向生活,自由表达之路”。作文要展示个性化和创造才能教育的本身就是实践活动,而不同的活动就构成了不同的生活经历。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真实的生活经历。作文内容是五花八门的,而现在的问题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要求,范围来确定写作内容,这样孩子往往是在老师的知道下选材,作文。这样一来,在本来就经历不多的小学生身上,只有几种近似公式回的范型可写,如果没有,只好依赖于编造。如:拾金不昧是好题材,但路上不是那么容易拾到钱包的,那就假想一件吧!真实来自生活实践。生活实践才是写作成功的本源。
四、实践
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,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,认识社会。生活是创作的基础,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。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,作文教学是否在“拓宽生活内容,加强阅读积累,激励写作兴趣”这三大模块入手。我的具体做法是:
(一) 拓宽生活内容,跳出课堂小圈子,放大生活外延。
拓宽生活,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校园、家庭和整个社会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“以学生为本”的原则,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,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,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。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必须在体验生活,感受经历,寻找素材,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。
〈1〉 体验生活
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中有一次习作,〈〈洗手帕〉〉,我想洗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,我在辅导本课时,尝试着,先来一个“闭门造屋”要孩子们看题目写。谁知,49位学生除6、7名好学生乖乖地写作外,大部分咬着笔杆,冥思苦想,怎么也写不出来。10分钟过去了,我又来一个“突然袭击”,让学生停笔观看,老师操作洗手帕,孩子们便仔细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。我又让大家说一说刚才老师洗手帕的情景,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说了一下洗手帕的经过。而且说的千篇一律,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相同的过程。为了让孩子写出自己亲身的体验,我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洗手帕,这下教室沸腾起来了,有手帕的掏出手帕,没有手帕的寻找抹布。有的甚至连红领巾都解下来……飞一般地涌向水
龙头……10分钟后,孩子们满怀喜悦地回到教室,把刚才的活动真实地记了下来。写出来的文章各不相同。
〈2〉 感受经历
学生一提起搞活动,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,但如果活动前,老师提出要求,是为了作文才搞活动的,这下孩子们就象泻了气的皮球,没劲了,其实孩子最怕写作文无话可说,但一旦经历了亲身感受后,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。记得有一天放晚学时,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我布置家庭作业,谁知,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家庭作业让大家玩。要求玩得有意义,有水平。明天向大家汇报。到了第二天,同学们有的说在下象棋,有的说在踢足球,有的玩智力游戏……惟独班上的差学生小强在玩电磁铁。电磁铁怎么玩呀,大家感到非常好奇,请他上台表演一下,小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玩意儿,上台操作。他也玩也解释。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。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,还成功地写下了一篇作文〈〈奇怪的魔力〉〉从中揭示了科学的奥秘。
〈3〉 寻找素材
素材来自生活。在课堂,在课间,在学校,在家里,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个角落,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。只要大家留心观察,一定会有很多发现,为了让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,我尝试着每天抽5—10分钟,让同学们说说,你眼里看到了什么事?叫2—4人说,每人2分钟。好事坏事都可以,日积月累,老师几乎成了新闻收集站。长此下去,既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,又为大家提供了写作素材,还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,真是一举三得呀!
〈4〉 充实教学内容
阅读与作文是紧密联系起来的。阅读教学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,作文教学依赖于阅读教学,好的阅读文章是提供课外协作的好材料。①仿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。从低年级的一句话到中年级的一段话,在到高年级的几段话。
仿句:柳树发芽,桃树开花,春天来了。
( )夏天来了。
仿段: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,那里盛产水果,五月……
浙江省杭州市有个美丽的西湖,西湖边一年四季景色优美,三月……
只要对阅读文章仔细研究,大部分课文都可以仿写,久而久之,学生养成了学句学段学文的习惯。老师没有说,他们就告诉我可以写什么了。②续写。根据课文中的内容,要求产生想象,编写故事的后面部分。这种训练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情感,精神境界。小学语文十二册中,习作训练〈〈纸团疑云〉〉。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,想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。这无疑与孩子的生活是分不开的。班上有个女同学,最近爸爸妈妈闹离婚,使得她成绩一落千丈。本次习作,她以奇特的构思,成功地完成了想象。她想象:“王力手中的纸团是爸爸妈妈的离婚协议书。协议书上没有一个要孩子。她将成为没爹没娘的孩子,非常伤心。
以上就是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,提升我们的语文成绩,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。